連日來,長沙的疫情卷土襲來,為實現風險阻斷,高效做好“三無”流浪精神病人的收治與管理,我院迅速組建了“三無”流浪精神病人醫學觀察病房,開通了24小時全天候開放收治通道。
“三無”流浪精神病人活動軌跡不明、無健康碼和行程碼以及疫苗接種史不詳等原因,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大。針對這類特殊群體,科室迅速集結工作人員,加強防疫培訓,完善收治細節,全力保障病人和工作人員的安全。
“醫生,起床收治病人了!”4月1日凌晨3點,急促的電話鈴劃破了深夜的寧靜,民警送來了一名年輕的女孩,女孩入院時衣衫襤褸、蓬頭垢面,時而自言自語時而大喊小叫,經過醫護人員的一番溝通,并安撫情緒給她服藥后,女孩才漸漸平靜下來,工作人員耐心地幫她洗漱、換上了干凈的衣服,大家看到了一張17、18歲的青春面龐。凌晨收治入院的病人很多,他們都在外流浪許久,入院時他們是疲憊、饑餓、臟亂的,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他們的安全,撫慰他們的心靈,當他們回家返鄉的時,能夠展現出最好的精神狀態。
4月4日上午,一名在外流浪的患者被民警送入我院,入院排查體溫時,測出患者發熱37.5°C!已超出正常體溫,醫護人員立即將患者送入醫學觀察病房單間隔離,采集病人和有接觸史工作人員的核酸標本加急送檢,對患者經過的環境進行全面消毒殺菌,并上報院感科。同時,醫護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,緩解患者當時暴躁不安的情緒。等待核酸結果出來的時間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忐忑,心里一遍遍回顧著剛才的操作流程,護士長一邊安撫著大家的情緒并冷靜指揮給患者喂水、再次測體溫,直至半小時后復測體溫36.5°C,大家才長舒了一口氣。核酸結果出來后更是給大家吃下了定心丸。通過這次事件,也讓我們更加明白了“盡小者大,慎微者著”,在疫情防控中,我們必須在“小”字上下功夫,扎扎實實做好各項“小事情”,每個新入院的流浪病人都是高風險人群,只有規范做好每一步操作,才能阻止病毒傳染的發生。
每一位“三無”流浪精神病人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愛,而醫護人員要做的不僅僅是治療他們的疾病,也要傾聽他們的故事,幫助敞開他們心扉,在他們不能歸家的時候為他們提供遮風擋雨的住所,在他們孤立無援的時候讓他們獲得幫助。疫情之下,我們隔離病毒,卻不隔離愛,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,迎來春暖花開的時節。